AI專家楊強:AI不會取代人類 只能當助手

Net+

發布時間: 2017/11/14 20:03

最後更新: 2017/11/14 20:15

分享:

分享:

當AI(人工智能)在不同領域顯出本領,社會開始充斥AI會否取代人類的討論,但AI權威、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楊強卻淡然表示,AI不會取代人類,但長遠的確搶走部分人飯碗。

科大教授楊強是AI領域專家,2013年獲選為美國人工智能協會(AAAI)首位華人院士,主力研究人工智能、數據挖掘,遷移學習等,曾在微軟從事研究工作,及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執教。他於2016年前應邀來港任教,2012年在本地創立「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」,鑽研機械學習、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。

當著名物理學家霍金、Tesla創辦人Elon Mask不斷直斥AI威脅嚇人,楊強卻直指他們「不懂AI、很可笑」。他解釋人類很奇妙,具強大學習能力,不需要很多數據,惟AI只能做單一事情,「只會看、只會聽,就不是一個人」。在規則鮮明的項目如圍棋,才能充分發揮。

AI誕生61年,曾多次擊敗人類。楊強指出,AI泛指有學習功能的機械,能辨別圖像、人臉、指紋、語音等,像人類般進行對話、閱讀,更具備、理解決策能力。

【延伸閱讀】美研究指 AI不會取代人類

他認為,AI長遠只能擔當人類助手,不會如人類般有思維、推理、自我意識。但AI料會取代部分原本需由人類擔任的工作,如收銀、司機、藥物設計、X光診斷等。他又指,AI發展未算成熟,一些法律、道德爭議須解決,如無人車撞倒人,保險條款如何訂立;以AI犯罪,責任誰屬;採集人類隱私製造機械人,應否允許。

他坦言,香港擁完善金融體系,早年原本很有機會將AI融合金融、保險產品,惟現時內地顯然領先,「再找新路不易」。他解釋,中國龐大人口可提取更多數據,商業應用場景亦多,甚至比西方豐富,如電召車手機App「滴滴出行」以AI配對乘客及司機;資訊網站「今日頭條」利用AI了解讀者喜好,藉此推薦「對口味」的文章。

AI權威、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楊強指,經常收到來自內地互聯網、金融科技公司的招聘消息,問他有沒有學生介紹,而其學系每年逾半畢業生都赴內地發展(黃建輝攝)

他又指,本港投放AI資源匱乏,以其任教的科大計算機科學系為例,3年才聘請一位專於AI領域的教授,在內地同規模院校,已招聘7、8位。然而,不少學生有志投身AI,惟學校資源有限,科大去年開辦大數據碩士課程,有達1,000名學生報名,但學額只有100個。

【延伸閱讀】人工智能「搶飯碗」 2020年會計師將被AI取代

港仍缺AI實踐場景,楊強表示,本港地小、人少,亦沒有大數據、互聯網工業。不少AI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嘗試在港求職,惟難找到「對口職業」,只能在銀行等金融機構,覓得技術支援、簡單數據分析等低層次工作。

但楊經常收到來自內地互聯網、金融科技公司的招聘消息,問他有沒有學生介紹,「BAT(意指百度、阿里巴巴、騰訊),幾乎每更都招人。」他直言,其學系每年逾半畢業生都赴內地發展。

面對AI洪流,香港該如何自處?楊強指出,本港教育制度具質素,學術文章在全球獲肯定,故應發展AI教育基地、研究的城市,專門培養AI人才,吸引國際科企在港設研究院,「即使人才學有所成向外發展,教育過程本身便具價值,成為產業。」他又指,在以色列、加拿大的大學,校方鼓勵教授與學生一同創業,將研究成果商業化,並讓他們擁有百分百知識產權,本港可效法。